“618”将至,永州公安公布典型骗局!

发布时间:2025-06-18 10:29  来源: 字体:   

随着“618”购物节的临近,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大家在尽情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,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,精心设计了各种骗局。为避免在购物过程中上当受骗,永州市反诈中心为大家揭露一些常见的涉“618”新型诈骗手段,请大家多加防范。

快递类诈骗

诈骗手法:

诈骗分子冒充快递员给买家发短信,称快递没人签收,等买家回电时诈骗分子就变身“客服”,以买家“开通了抖音会员,不关闭会每月扣钱”、“微信、支付宝开通了百万保险服务,不取消要扣钱”等理由,诱骗买家下载带有病毒的客服软件或链接,下载带有“屏幕共享”类的APP,骗子通过远程遥控,将买家手机黑屏,趁机转走买家银行卡所有的钱。

具体案例:

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吴阿姨接到自称快递公司的电话,称其快递在运输途中损毁可进行5倍赔付,后又被“财务人员”引导登录指定网址“协商”。对方又称她的银行账户办理了“百万保险”业务,如不取消不仅无法理赔,每年还将扣除2万多元“会员费”。吴阿姨将敏感信息包括密码都告诉了对方,结果损失2万元。

防范方法

收到陌生快递短信,先打开购物平台官方APP查物流;官方客服不会用私人电话联系,更不会索要银行卡、密码。微信、支付宝的“百万保障”自动免费开,不会到期收费,抖音也无“扣费会员”,接到此类电话直接挂断。坚决不给验证码、不刷脸、不下载不明软件。

组合型诈骗

诈骗手法:

第一步,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网购信息,用“快递签收异常”“破损理赔”等话术,群发“钓鱼”短信或直接打电话“引流”。第二步,冒充电商、快递、保险“客服”等身份,虚构“会员业务扣费”“征信影响”等危机,让买家丧失判断力。第三步,诱导买家下载涉诈APP或登录指定网址,含病毒的APP或网站会开启远程操控转移资金,或诱使受害者主动提供银行卡信息、验证码等,然后将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转走。

具体案例:

冷水滩区一名女士收到“快递滞留”短信,回拨后被“客服”以某平台“百万保障服务扣费”为由,诱导其下载仿冒APP并共享屏幕,银行卡被转走3万元。

防范方法

遇到快递异常遵循“三不原则”,即不随意点击陌生短信链接,正规快递通知仅含取件码;不回拨可疑电话,通过购物平台或快递公司官方客服核实物流;不透露敏感信息,涉及“理赔操作”一律视为诈骗。

虚假红包、积分兑换骗局

诈骗手法:

诈骗分子派发虚假“618”红包,散布钓鱼链接,诱骗点击以获取个人信息、盗取银行卡账号等;还会冒充网上购物平台发送积分兑换通知,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,填写详细信息,链接中的商品需额外付费,质量无保证,付款后可能信息泄露,无法退货或理赔。

具体案例:

市民朱女士收到陌生包裹,内有商家感谢信和湿巾纸小礼品,信称朱女士是“幸运客户”可参与“0元领”。朱女士扫码下载APP后,客服称给餐饮店短视频做点评能获佣金,开始是小红包,之后让朱女士垫资点评,称充得多返利多。朱女士操作后对方又称其步骤有误,需转账充值修复数据,朱女士发现前面的佣金无法提现,意识到被骗,损失3000元。

防范方法

“618”红包优惠通过官方途径领取,接到可疑“红包”及时联系客服咨询确认;不明链接不要点,不慎点击后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,修改重要账户密码,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。

低价购物诈骗

诈骗手法:

不法分子假借购物节名义,在朋友圈、社交软件、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低价出售商品广告,吸引消费者咨询购买。待付款后,便将消费者拉黑,或以加缴关税、缴纳定金等为由,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。

具体案例:

道县的王先生接到自称快递员的电话,称有货到付款包裹,家人帮忙签收并支付69元。王先生回家发现商品从未购买,价值仅几元钱。警方调查发现,诈骗分子从直播平台获取消费者信息,盲发大量包裹,以货到付款方式诈骗,短短几个月发了18万多单,2万单被签收付款。

防范方法

尽量选择知名、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物,避免在不明来源的网站或平台交易。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要保持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。